潜江长安网

部门信息

-2021-

06/29

09:05

编辑:本站

答好强化省域基层治理“必答题”


6月21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中共湖北省委常委会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就过去一年,湖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


 


去年6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全面部署。

一年来,省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疫情防控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坚持改革创新、做强街镇、夯实社区,加快构建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报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是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省委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湖北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围绕落实省委全会决定,迅速研究出台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6个配套文件,打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组合拳”。

坚持问题导向、高位推进。其中,省委主要领导亲自领题、亲自谋划,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用心用力、协同推进。包括举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加强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由省委组织部牵头28个省直单位成立协调推进专项工作机制,实行专班推进、专项调度等。

报告显示,一年来,省委全会确定的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我省被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推进、整体提升”试点省份。省委委员,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董永祥认为,这得益于我省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坚持上下联动,五级书记一起抓,形成了全省“一盘棋”格局。

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报告指出,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基层社会结构之中,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成立2.39万个小区网格党支部、9.19万个楼栋党小组,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全省1112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联系4556家社区,104万名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

全省组建328个街道“大工委”和3580个城市社区“大党委”,推动基层治理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

列席会议的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涛认为,建立五级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党员承诺、认领“微心愿”、志愿服务、沟通反馈、考核激励等制度,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帮助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最终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减上补下”为街道增加编制

报告提出,着力做强街道,推动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服务发展上来。

推进赋权扩能。编制街道通用权责清单、赋权事项清单和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强化街道党的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安全等7项职能。明确街道执法主体地位,统一指挥调度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力量。

优化机构设置。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整合内设机构职能,全省328个街道统一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经济服务办公室4个内设机构;根据街道承担职责差异,因地制宜设置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等内设机构。

实行省市县三级统筹,采取“减上补下”方式为街道增加行政编制1486个、事业编制10383个,街道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平均达到31名和40名,增幅为20%和270%。
列席会议的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永金表示,着力做强街道,推动重心下移,围绕“明责、赋权、扩能、增效”,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确保街道职能清晰、权责一致、运转协调、保障有力,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路和有效举措。

着力建强“三支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报告提出,着力建强“三支队伍”,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具体做法包括:全面实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建设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打造拉得出、顶得上的志愿者队伍,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

截至今年5月,全省有2898名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岗位待遇,其中546名纳入事业编制,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活力有效激发。

全省核定城市社区工作者员额4.3万余名,平均每个社区15名。3.8万余名原社区工作人员经过考试考核,择优纳入规范管理并定岗定级3.6万余名,占94.6%。同时,设置四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加强履职能力培训,打造“全科社工”。

与此同时,我省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体系更加健全,全省注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达3.7万个,909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治理一线。

“‘三支队伍’是打通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省委委员,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游艾青认为,建强用好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将极大打通服务群众的“基层血脉”,激发社区居民主体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打造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样板

报告提出,着力加强乡村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同谋划、同部署,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探索现代乡村治理有效路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具体做法包括:强化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全面落实乡镇干部“岗位在村、阵地在村、责任在村”工作机制;建强村级治理骨干队伍,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强行政村辅警配备,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加大乡村治理投入力度,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扶持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行动,统筹整合各级支持资金,扎实推进全国及省定69个“红色美丽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样板。

列席会议的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表示,报告充分体现了省委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烈政治担当和坚定决心,意义重大。

“作为农业农村部门,我们将在着力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智慧治理技术助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吴祖云说